硅藻泥噴涂工藝施工步驟
來源:
硅藻泥品牌廠家 古道藍硅藻泥
發布時間:2019-10-27
瀏覽量:527
噴涂是借用了傳統漆料的噴涂工具與復層涂料制備工藝,結合硅藻泥壁材的特點和裝飾風格進行的施工方法之一。
傳統墻面裝飾中,復層涂料制作工藝是在平底的基礎上,利用刷子等工具或大口徑 噴槍,將黏稠的膏狀漿料甩或噴至飾面上,成“泥點”狀(可用餛子壓平,亦可不滾壓), 形成自然肌理,表面再噴涂乳膠漆。在硅藻泥施工中,借用相關工具、工藝,進行細化施工, 可以制作出非常精美的裝飾層,這就是硅藻泥的“噴涂”或“彈涂”工藝。以下皆稱噴涂。
-
硅藻泥噴涂工藝的具體分類
硅藻泥噴涂工藝分為單色噴涂和套色噴涂。
-
硅藻泥噴涂工具與材料
所用工具為刮板、灰刀、抹子、收光抹子、水桶、電動攪拌機(帶拌槳)、浮雕噴涂噴槍、 氣泵、輻筒等;材料為細質硅藻泥。
-
硅藻泥噴涂施工條件
噴涂施工條件與平涂施工相同。要求的裝飾效果不同,噴涂的工藝略有區別。
-
硅藻泥噴涂步驟
(1) 打底找平 用打底硅藻泥對墻面進行打底找平,厚度應在2mm左右,可采取 兩次批刮,第一次批刮以找平為主,第二次批刮后,適當干燥進行收光,見3. 2細料平涂。
(2) 噴涂 在基底干燥后,進行泥點噴涂,泥點量的大小、多少以及顏色以設計 的裝飾效果而定。
如果要求“泥點”直徑為1?3mm之間小斑點時,宜用2-4mm噴嘴、0. 6?0. 7MPa 的噴涂氣壓。依據設計裝飾效果要求,掌握泥點噴涂量。如果噴涂的泥點較小、較少且 均勻不連續分布地在墻面上,無需滾壓收光即可形成一種表面裝飾。泥點顏色與基底顏 色形成一定的反差,可以形成與基底顏色對比的自然點綴式裝飾效果。如果泥點量較多, 形成部分連續的泥點,釆用滾壓工藝,壓平泥點形成小花紋路的浮雕壓花圖案,呈現浮 雕裝飾效果。
如果要求“泥點”較大,直徑大于3mm的適中斑點時,宜用4?6mm噴嘴,0.5-0. 6MPa 的噴涂氣壓。這樣噴涂的泥點較大,泥點連續均勻地噴涂在基底上。如果不壓平收光, 就會凸凹起伏太大,裝飾效果不好,用“輻子”或“抹子”壓平并收光,即可形成花紋 較大的浮雕壓花圖案肌理裝飾效果。
泥點噴涂的大小和多少,除了和設備相關外,跟施工工人的手法和閥門出氣量控制 有關。
總之,噴涂“泥點”的大小和多少不同、是否滾壓收光都會形成不同的裝飾效果; 但無論哪種方式,泥點最后高度應不大于2mm,否則裝飾效果不佳。
單色噴涂和套色噴涂,是指在噴涂時所用材料的顏色不同,若泥點與基底具有不同 的顏色差別,則可以形成不同的色彩效果。
具體噴涂操作時注意以下兩點:
- 噴涂時應遵循先遠后近、先上后下、先里后外、先頂棚后墻面的施工順序’在同 一操作面上先從陰、陽角開始施工,施工時槍口垂直對準陰、陽角的中心線。
- 使用噴槍時,應隨手臂進行移動,做到人隨槍口走同步進行,目的是讓槍口與墻 面水平垂直,確保噴點均勻。
- 壓滾收光(如果裝飾需要可以進行這一步,如果泥點噴涂設計較小,需要自然 裝飾可以忽略該步驟) 在泥點尚未完全干燥但不粘相子的條件下,用餛子進行壓滾處 理。收光時間和次數:噴涂收光的次數應在3次以上。第一次收光要在泥料稍干、表面 噴涂的顆粒沒有明顯的水色亮點,即“指觸”干時進行,目的為顆粒定型;第二次收光 在表面“手觸摸”不粘手,即“指壓”干時進行,目的為收光找平,使噴涂表面整體平整; 第三次收光在拆除保護后進行,目的為精細收光并清除陰、陽角及保護位置處的毛茬, 使噴涂表面完整光滑??梢韵扔灭Q子均力滾壓,再用抹子收光。收光抹子先橫后豎抹壓, 收光時要沿同一方向進行,并以抹子自身重量,均勻柔和地沿墻體平整進行,輕壓型、 重壓光,切忌按不同方向、雜亂無章收光。

用輾子滾壓,壓平泥點形成不同的裝飾效果,如圖3-1和圖3-2所示。也可以在基 底上用刻出圖形肌理的專用不干膠紙粘貼,然后進行噴涂,半干時去掉圖文不干膠紙, 形成更為復雜的“圖形”與“泥點裝飾”結合的藝術裝飾效果。例如圖3-3是在棕色平 面打底的基礎上,貼上形狀紙條后噴涂白色硅藻泥,然后將起遮擋造型作用的不干膠紙條去掉,即可得到斑紋狀噴涂圖形。圖中釆 用的是小泥點噴涂,沒有進行滾壓的工藝。